这届主流媒体为何 “热衷” 监督娱乐圈?
日期:2025-07-09 21:28:56 / 人气:22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DeepSeek 就 AI 模型违规关联向王一博道歉” 的言论莫名登上热搜。经后续查证,DeepSeek 官方从未发表过相关评论或道歉,这实则是粉丝利用模型会跟着上下文诱导回复的机制伪造信息,并持续 @多家媒体,最终让不少媒体信以为真。此后,大模型为避免 “幻觉” 采用联网搜索时,因优先搜索权威媒体内容,导致信息循环污染,引发乌龙。
传统媒体对娱乐新闻的热衷,以及将其快速转化为微博话题,只是近一年来的常规操作。小娱观察到,近一年娱乐相关热搜密度呈上升趋势,部分热点的持续发酵甚至让网友猜测是在 “压热搜”。背后原因并不神秘,这是媒体账号提高粉丝量、点击率等数据的快捷方式。
事实上,广东日报、南方报业、河南广播电视台等在今年进行多轮改革时,都坦诚表示要做 MCN。小娱与媒体同行交流时,总能感受到他们完不成 KPI 的焦虑。有信息显示,目前官媒不仅将机构内部的 KPI 考核视为系统性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机构间开展横向排名,考核粉丝量、播放量等数据。这根自上而下的指挥棒,使得机构媒体对娱乐行业的关注度水涨船高,而这种趋势也给中国娱乐圈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影响。或许可以说,每次明星道歉时称 “不想占用公共资源”,但除了自身营销公关手法,很多时候媒体等 “公共资源” 也需要明星和娱乐圈。
系统性变革大潮下,媒体变身 MCN
从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 “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至今,刚好过去一年。国内诸多大报大台的改革手段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裁员瘦身,关停子报和频道频率;二是流量优先,考核粉丝量和账号数据,将媒体打造成一个个 MCN。
6 月 24 日,四家广东主流媒体同步推出系统性变革方案,其中涨粉 KPI 高得惊人。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提出实施 “50 人 50 万” 计划,表现突出的一线优秀人才年薪超 50 万元;加速队伍全员转型,九成以上采编人员投入新媒体生产,实施名记、名编等养成计划,培育千万级、百万级大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计划 “重点打造若干 5000 万级、10 个千万级、50 个百万级的第三方平台账号”,放大主流舆论声量。广东广播电视台着力打造 5 个千万级账号领衔的核心头部矩阵,重点孵化 50 个百万级账号。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重点打造 21 世纪经济报道微博、股市广播蜻蜓 FM 等 2 个千万级大号。
平均一个传媒集团就要积累数亿粉丝,要知道如涵 2019 年上市时,全网粉丝也仅 1.4 亿,且多年来只有张大奕较为突出。
也有一些媒体的 MCN 步伐较早,因此更早适应了新常态。《媒介》杂志 2020 年介绍,网红栏目《1818 黄金眼》所属的浙江广电,其旗下 MCN 背靠广播电视台的公信背书、庞大的主持人资源,通过 MCN 组织方式融合市场化运营、互联网化内容生产模式,发展出新的商业变现能力,成为广电系 MCN 中弯道超车的黑马。早在 2020 年,黄金眼 MCN 就已自主培育和签约各领域优质内容生产者 500 余人,旗下有 “钱塘老娘舅”“1818 黄金眼” 等近 20 个广电类产品,以及母婴、旅游等十二大垂类的近百个自有达人账号。
河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大象 MCN 成立于 2021 年,隶属于大象新闻。据其官方介绍,大象 MCN 在多个商业平台的机构账号规模、IP 影响力、变现模式和能力等维度被评为媒体类 MCN 第一。截至今年 5 月,大象 MCN 全网总账号 1093 个,总粉丝量 3.5 亿多,成立以来每年利润增长率超 100%,旗下账号月均播放量 40 多亿,主力账号大象新闻被某音内部称为 “宇宙第一大号”,全国省级媒体短视频传播指数连续多年第一,还两次获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融合改革典型项目案例。
媒体大举做号的同时,也在关停并转自有客户端。刚开始转型新媒体时,各家机构都配齐 “两微一端”,并重点发展客户端,希望掌控自有渠道。如今客户端力量转向平台做号,意味着之前做渠道的努力告一段落,媒体在成为大号 MCN 的道路上开始蒙眼狂奔。
江西台的改革坚持以业绩为导向推动薪酬改革,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强化考核激励,薪酬绩效向内容生产与经营创收一线等关键岗位倾斜。吉林广播电视台关停 68 个产能低下的新媒体账号。沈阳广播电视台建立节目产品市场价值贡献度评估机制,改变过去单纯以收听率、收视率评价节目的传统,代之以评奖数量、网络流量及直播带货进线量、成交量、成交额等全新算法指标。
然而,采用商业化市场规则,就意味着服从市场规律,难免出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芒果、河南、浙江等大型 MCN 已然领先,而全国众多省媒、县级融媒体,无法都做第一,又因保持编制无法淘汰,考核落后的机构为求起色,难免 “流量为王”。在 “效果导向” 的新规则下,全国媒体间展开无形 “大比武”,各工作室、频道、矩阵号为部门生存和绩效奖励,都有强烈动机追逐能引爆舆论的话题。
机构媒体为了起号,都会做些什么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媒体曾是主流内容发送渠道,其专营身份能让广告位 “坐地起价”,吸引民营资本。进入自媒体、“全媒体” 时代,报刊发行量、电视收视率、订户数暴跌,广告金主转投互联网,昔日 “正规军” 不得不放下身段,进入新媒体战场探索新模式。
与普通 MCN 相比,媒体 0 基础起号的做法并无明显不同。在政策护航下,机构账号可使用一些标题优化技巧提升数据。2017 年,一篇《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的官微推送开启 “刚刚体” 时代,权威媒体带头探索流量密码,读者纵有微词也需适应。
去年 5 月微信公众平台整顿博眼球、蹭流量的标题乱象,但只针对混淆官方的无资质账号。如今公众号上的耸动标题,点进去多是持证上岗的媒体号。上周,《传统媒体转型的尽头是自媒体 MCN》刷屏,其中引用的新媒体账号标题现象,常读公众号和刷抖音的人并不陌生。前央视主持人张泽群还发微博表达不满。
媒体微博也很 “话痨”,没内容就发投票话题,且明星相关投票参与度远高于民生相关投票。小娱遇到的业内人士将明星话题调查投票称为 “溜粉”,即让各家粉丝比拼实力。
但比这些技巧更根本的是选题上的流量优化。像《1818 黄金眼》《小莉帮忙》这样的地方社会新闻品牌可遇不可求,有些本地媒体报道社会新闻受限,因此出现 “体制外” 揭黑博主生态链。
在更新 KPI 压力下,不少媒体为找选题盯着小红书和抖音,几秒钟视频切片配闪瞎眼的大字标题,就成一段短视频作品。即便有导语必须加时间地点等创作规范,多数也难以实现。本应是社会公信力 “压舱石” 的机构媒体,转发新闻时显然未尽核实义务。本文文首 “DeepSeek 道歉” 的假新闻便是典型,被辟谣前,羊城晚报、三湘都市报等媒体账号已转发。
近期,河南一对母女因高考 288 分 “温情庆祝” 走红,最终被网友发现家人是有策划的带货博主,疑似编造剧本。这则漏洞明显的段子,最初竟获多家媒体转发背书,包括顶级权威媒体。
“全景式” 监督明星,流量的尽头是娱乐?
在 “流量为王、效果导向” 的新规则下,全国媒体间的 “大比武” 激烈进行,各主体为业绩,对能带来流量的娱乐圈倾注极高热情。
除标题技巧,在微博被称为 “红 V” 的机构媒体账号更擅长主持热搜话题。今年年初,国家网信办推进 “持证亮牌” 工程,对获许可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公众账号统一加红 “V” 标识,诸多媒体号从蓝 V 改为红底白 V 认证。
微博 CEO 王高飞在今年一个论坛表示,2024 年微博 “媒体的原创内容竞争力显著提升,热搜前十的话题中媒体主持的话题环比上涨 104%,辟谣类报道上升 137%。” 他称,微博进一步优化算法逻辑,强化媒体在推荐流、关注流等信息流场景的曝光覆盖占比。
辟谣是媒体话题的强项,但并非唯一内容。实际上,任何社会热点话题中,媒体主持人地位都占优。媒体为主持热搜话题,对娱乐圈绯闻和人物的热情及跟进力度,远超其他题材。
6 月 12 日,凤凰传奇主唱曾毅在青岛演唱会彩排的几张照片,引发远超预期的舆论涟漪。最初只是网友指出其佩戴的绿色手表表盘图案涉嫌 “打擦边球”,但短短 48 小时内,无数媒体 “红 V” 蜂拥而至,不仅转发、评论,还持续占领话题、制造热搜。从 #公开戴不雅手表是否涉传播淫秽物品# 到 #曾毅回应不雅手表争议网友并不买账 #,再到 #曾毅自曝曾脚踹女员工 #,舆论穷追猛打。据 “博约舆评” 数据,6 月 12—18 日,相关信息近 20 万条,全网互动声量超 2 亿。
极目新闻、红星新闻等媒体评论文章不断为话题添热度,后果立竿见影:凤凰传奇天津站演唱会取消、某家电品牌代言被撤、在某卫视中秋晚会名单被除名,经济损失堪称 “天价”,据说天津站想看预约人数高达 160 万人。
个别网民将此事与同期演员那尔那茜 “高考舞弊” 事件联系,质疑 “压热搜”,但对那尔那茜的追踪力度也不弱。6 月 21 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通报,证实其高考报名材料造假,随后其主演的《长安的荔枝》删除其名,参演的《封神 3》《镖人》也可能面临换脸、补拍。
实际上,受网民持续关注的事件,不太可能被 “打掩护”,官方调查也需时间。但对娱乐圈新闻的高关注度,无疑有流量考核的压力。
此外,官媒还会主动发起针对明星的调查报道。今年 3 月 20 日,一档权威新闻栏目专题报道《刷量控评 揭开网络水军背后黑灰产业链》,节目中打码但可辨识的截图指向肖战、王源等明星微博。翻查资料,该媒体在 2019 年等时期多次做过类似选题,隔一段时间就会 “重播”,关注点大同小异。
从更广泛角度看,娱乐圈的 “生老病死”“婚丧嫁娶” 近来占据热搜的频次和密度都在增长。无论是去年琼瑶、年初大 S、春天方大同、夏天蔡澜的离世,还是《再见爱人》的狗血剧情、赵露思的心理问题等,每次都免不了文娱专业媒体和吃瓜群众之外,还要 “占用公共资源”。
如今官媒掌握越来越多热搜主持权,每一次流量高峰都可看作机构媒体冲业绩的重要节点。
经与业内人士交流,小娱观察到,媒体 MCN 化及相关考核体系变革,将从多角度对文娱行业热点话题和人物形成全方位 “舆论监督” 态势。
过去,对明星的监督多依赖娱乐记者或狗仔队。如今,主流媒体 MCN、政务新媒体、垂类自媒体共同织成 “天罗地网”。2025 年 4 月,网信部门依法处置一批低俗炒作账号,包括王大发等有高度影响力的个人号,这为主流媒体 MCN 腾出生态位,使其监督更具合法性和权威性。
同时,明星面临的审视早已超越业务能力。从 “曾毅手表” 等事件可见,媒体机构的监督内容从作品延伸至私德,实现 “全景式” 覆盖。且媒体 MCN 你追我赶,能实现 24 小时全天候追踪,一旦有事,极短时间内就能形成舆论合力,监督频率和反应速度前所未有。
注意到这一点的文娱产业,避险情绪加剧。制片方、品牌方选择合作艺人时空前谨慎,艺人商业价值与其 “安全系数” 深度绑定,其他题材、剧情的舆情规避也可能导致内容创作趋于保守,甚至电影行业真人电影项目完全让位于动漫电影。
从一块手表到一个眼神,从一句失言到一段历史,明星生活在 “无死角” 玻璃房中,任何瑕疵都可能被瞬间放大,带来毁灭性后果。当然,这样的监督会让明星群体谨言慎行,有助于娱乐行业清风正气。但当年明星把微博当朋友圈展现真性情的发言,恐怕以后再难见到了。
作者:天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董璇送金饰引热议:一场明星送礼...09-01
- 知名港星文雪儿喜升级外婆,小女...09-01
- 10 部 2025 好看到从头到尾追完剧...09-01
- 2025 古装剧男主热度 TOP1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