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DoorDash 与美团,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外卖传奇
日期:2025-11-09 12:20:50 / 人气:2

在全球外卖市场的版图中,美国的外卖平台 DoorDash 和中国的美团宛如两颗璀璨却又风格迥异的明星。曾经,DoorDash 被视为“摸着美团过河”,然而如今,DoorDash 却活成了美团羡慕的样子,这背后是不同市场环境、竞争格局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市场环境差异:错位竞争与规模内卷
1. 北美:错位垄断
◦ 配送队伍特色:DoorDash 有配送员 700 多万名,其中近 60%是女性,这与国内“外卖小哥”占大头以及美国其他玩家形成鲜明对比。它大胆任用以“全职妈妈”为主的兼职队伍,虽在一定程度上拖累配送时效,但却借此切入郊区市场这一“价值洼地”。
◦ 郊区市场优势:美国郊区住宅密集,餐厅较少,居民外卖需求量大。且“内城穷,郊区富”,中产和富人住在郊区,他们对外卖配送费的承受能力较高,家庭用户消费能力强。DoorDash 发现美国郊区家庭的外卖订单客单价比城市高 30%,且复购率达 65%,而 Uber Eats 等对手对郊区渗透率不足 10%,DoorDash 由此抢占了市场。
◦ 差异化配送模式:DoorDash 曾想建立以司机为核心的运力体系但行不通,于是让“宝妈”、大学生等灵活就业人员骑自行车、摩托车或走路送外卖。这支特色配送队伍虽配送速度慢,但在以标准化食物为主的美 国影响不大,且涉足非连锁餐饮,SKU 选择更多。同时,骑行、步行配送成本低,在小费文化加持下,平台能降低履约成本。此外,DoorDash 还推出 DashPass 会员服务和精准广告投放业务,把餐饮配送做成高毛利、服务型业务,2024 财年平均每 10 美元订单能挣 3.2 刀。
◦ 国内:同质竞争的“规模卷王”:国内外卖行业爆发式发展,没有美国数十年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局就是跑马圈地的“地狱模式”。百团大战、社区团购大战、外卖大战一轮轮打下来,平台业务同质化严重,加剧了价格内卷,利润被打薄、壁垒被打破,形成低成本驱动的 UE 模型。美团等平台为拓宽边界,靠业务协同挤出更多利润,深陷规模效应的竞争漩涡,每单利润微薄,UE 健康区间每单仅赚 1 元人民币。
2. 竞争格局不同
◦ DoorDash:在北美市场,DoorDash 切入郊区市场后,即使后来 Uber Eats 也退守到五环外,DoorDash 仍凭借差异化道路和特色配送队伍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避免了与对手在城市中心的激烈竞争。
◦ 美团:国内外卖平台互相攻陷,业务同质化严重,各大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断压低价格,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只能在规模上不断扩张,通过业务协同来获取更多利润。
二、平台价值“天花板”:社会结构与成本体系差异
1. DoorDash:灵活用工与低成本
◦ 社会结构与文化:美国是“注重劳动保护”的环境,配送员分为“雇员”和“独立承包商”两种。美国加州曾试图强制将独立承包商转为雇员,但遭到抵制,最终出台允许 Uber 等公司“作弊”的提案。独立承包商模式下,人们可以多平台接单,“多劳多得”改善生活,且美国社会崇尚“自由”,零工经济是其精神的延伸,人们更爱弹性工作。
◦ 商业策略:DoorDash 自建的配送体系几乎“全员游击队”,采用众包模式,甩掉了社保、员工福利等一大笔支出。根据哈佛大学研究,将公司雇员转化为独立承包商,可节省 30%甚至更多的劳动力成本。配送成本占配送收入 83%,但通过消费者承担配送费(配送费占到商品价格 30%)和收取小费,平台能有效降低成本。
2. 美团:专职骑手与高成本
◦ 社会结构与文化:国内社会对企业有更高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大”到一定量级,便会被赋予社会责任。同时,国内消费者没有付小费的习惯,对配送时效要求严格,平台需要对配送过程进行“强控制”以保障服务质量。
◦ 商业策略:美团以专职骑手为主,对数百万骑手负责,近期甚至半价“补贴”五险一金。离了训练得当、随叫随到的专送骑手,无法准时准点、风雨无阻地给 CBD 打工人送饭。国内夫妻店、苍蝇小馆子居多,卖的往往是汤汤水水,平台必须对配送过程进行严格把控。美团每送一单约亏 0.3 元配送费,为保障配送时效,还曾进行“超时罚款”,而 DoorDash 在“到店 - 等餐 - 送达”三段流程中仅抓首尾两段时长,且各自给予 20 分钟窗口,允许骑手适度“迟到”。
三、启示:适应与创新
DoorDash 沐浴着北美市场的沃土,以从容之姿,活成了美团的理想模样。但市场没有绝对的优劣,只有适应与创新的差别。美团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磨砺出了强大的韧性,虽然拿不到 DoorDash 的爽文剧本,但或许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长久之道。这启示我们,企业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等条件,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各自命定的战场上,打出最具智慧的手牌。
作者:天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转型商业真的是房企的救命稻草吗...11-09
- 探究:DoorDash 与美团,不同市...11-09
- “撕裂”特斯拉:万亿薪酬方案背...11-09
- 山姆需要“阿里味儿”吗?一场会...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