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卖大战折磨的商家:一场没有赢家的内卷困局
日期:2025-07-24 16:16:59 / 人气:12

声势浩大的外卖大战终于迎来监管层面的干预,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巨头,提醒理性竞争。这场 “叫停” 来得及时,因为长期的价格内卷已让无数商家不堪重负,甚至萌生退意。美团核心本地商业 CEO 王莆中直言:“这样卷没意义,对行业也是伤害。” 这场看似惠及消费者的补贴大战,背后是商家们难以承受的生存压力。
一、外卖大战的泡沫:虚假繁荣下的行业阵痛
当下外卖大战中的多数订单是 “泡沫”,“1 块钱买 12 瓶水” 这类低价订单除了美化订单量数据,对交易额增长和利润创造毫无作用,反而扭曲市场。新平台涌入后复制 “烧钱换市场” 模式,三个月内近 800 亿补贴资金投入,让补贴演变成全民节日。平台陷入 “你不做就被认为输了” 的怪圈,即便美团呼吁四个月反内卷,最终仍被卷入。
这种非理性竞争打破了消费者、商家、骑手、平台四方的动态平衡。对商家而言,补贴带来的是短暂狂欢。有家常小炒店老板反映,因未参与补贴,门店客流量骤减;长三角 100 多家门店的茶饮品牌陷入两难,不跟补贴没流量,跟补贴则无利润。大品牌能用规模扛住,中小商家却在夹缝中挣扎,低价订单挤压利润空间,沦为 “赔钱赚吆喝”。
二、商家的生存困境:从稳定盈利到被迫转型
外卖大战对商家经营结构的冲击直接而猛烈。依赖外卖订单的实体餐饮店,利润本就微薄。绍兴黄焖鸡老板做了六年,曾每天 120 单外卖,扣掉各项费用后毛利润不足 25%,赚的是辛苦但稳定的钱。平台补贴初期订单暴涨,老板转移重心到补贴多的平台,可补贴一停,订单随之归零。若想恢复单量,需自掏腰包参加活动,客单价越卷越低,无奈改行做高客单价品类。
湖南木桶饭老板发现,补贴吸引的只是同一波羊毛党,他们换手机号注册新用户薅羊毛,毫无忠诚度。没有新用户,还要倒贴钱搞活动,客单价持续走低,极少有店铺能长期坚持。西贝、嘉和一品等餐饮企业老板也发声,批评低价单挤压利润,南城香创始人坦言客单价下滑、利润率下降,“赚多了却一点高兴不起来”。超 10 个省市餐饮协会发布倡议书,指出低价已击穿商家利润底线,部分餐品出现负收益。
三、连锁反应:消费者与行业的长远隐忧
商家日子不好过,消费者也难占长远便宜。成本固定下,商家为生存只能想办法省成本。有的改租小门店做纯外卖,虽有良心商家保障食品安全,但难免有商家在食材上动手脚,从采购新鲜食材变为省时省钱的选择。炸串店老板直言在赌概率,只点起送价的单子必亏,且附近老客都点外卖,堂食生意惨淡。
短期补贴让消费者觉得划算,长期却隐患重重。商家牺牲品质的概率增加,消费者需花更多时间分辨食品质量;市场若因恶性竞争走向垄断,消费者选择权将流失。平台砸钱强行扩大用户总量留不住用户,反而让本不赚钱的外卖市场更岌岌可危。正如王莆中所说,行业真正的增量在于提升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让消费者买更多品类,而非盲目扩大用户总量。
四、破局之路:回归理性与行业健康发展
外卖大战打到最后没有赢家,叫停非理性竞争刻不容缓。竞争是常态,但需把握尺度,不能无视行业健康和中小商户生死。新进入者应回归理性,用合理策略和服务扩大市场份额,而非依赖 “钞能力” 和无意义价格战。
解决问题需要多方协力。平台应将定价权交还给商家,停止超大规模、超低价格补贴,维护动态平衡;商家需理性参与竞争,注重品质和服务提升,而非一味跟风降价;监管部门需建立长效机制,规范平台竞争行为,保障商家权益。唯有如此,才能让外卖行业摆脱内卷,回归健康发展轨道,避免重蹈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价格战的覆辙,真正实现互联网便利生活的初衷。
作者:天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为什么商业化部门成了大厂贪腐的...07-29
- 匹克球:中产新宠背后的运动社交...07-29
- 养老院里的 “隐形伤害”:性骚扰...07-29
- 膳食纤维危机:中国人"拉屎自由"...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