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王” 成色几何?寒武纪业绩说明会核心信号解析

日期:2025-09-22 15:44:18 / 人气:24


9 月 18 日,A 股市场上演戏剧性一幕:寒武纪(688256.SH)盘中股价短暂超越贵州茅台(600519.SH),被部分投资者冠以 “寒王” 称号。尽管收盘时股价回落至 1420.99 元 / 股(茅台为 1467.96 元 / 股),但这场 “股王之争” 已凸显市场对其的狂热。同日收盘后召开的 2025 年上半年业绩说明会,本应成为投资者穿透股价泡沫、审视基本面的关键窗口,但其传递的信号却充满矛盾 —— 一边是资本市场的狂热追捧,一边是公司管理层的审慎缄默。这场会议究竟揭示了寒武纪的真实处境?
一、市场狂热的底层逻辑:“稀缺性” 与 “叙事性” 共振
投资者对寒武纪的热情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财务拐点、市场机遇与资本定位三重逻辑的叠加之上,这也是其估值飙升的核心支撑。
1. 财务数据的 “颠覆性反转”
寒武纪 2025 年半年报堪称 “逆袭范本”:上半年营业收入 28.81 亿元,同比暴涨 4347.82%;归母净利润 10.38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亏损 5.3 亿元实现根本性扭亏。从季度维度看,2024 年第四季度是其盈利拐点(首次单季度盈利),2025 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已增至 6.83 亿元,盈利能力持续强化。
这一表现与 2020-2024 年累计亏损超 38 亿元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长期依赖融资 “输血” 的企业突然具备自我 “造血” 能力,给市场带来了强烈的增长想象空间。更关键的是,作为收入前瞻性指标的 “合同负债” 科目,从 2025 年一季度末的 142 万元飙升至二季度末的 5.43 亿元,380 倍的增幅意味着大量客户已预付货款锁定产能,印证了短期需求的旺盛。
2. 国产替代的 “战略窗口期”
外部宏观环境为寒武纪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一方面,大模型技术爆发推动国内 AI 算力需求激增,IDC 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 AI 算力市场规模达 190 亿美元,预计 2028 年将增至 552 亿美元;另一方面,美国对高端 AI 芯片的出口管制,迫使国内企业加速寻找国产替代方案,为本土芯片厂商打开了市场空间。
工信部专家盘和林将此定义为中国 AI 芯片的 “最好发展窗口”,而寒武纪恰好处于赛道核心。国内云端 AI 芯片市场形成 “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芯、寒武纪思元” 三足鼎立格局,但华为未独立上市、百度昆仑芯嵌套于集团业务,寒武纪成为 A 股中唯一专注云端 AI 芯片且实现规模化收入的标的,这种稀缺性使其成为资本表达国产算力赛道预期的 “唯一出口”。
3. 资本集中的 “确定性选择”
在芯片研发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下,资本开始向头部集中。盘和林指出,这种集中既是 “龙头企业飞轮效应” 的市场选择,也是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战略需要。高盛在 9 月 1 日的研报中更是将寒武纪 12 个月目标价上调至 2104 元,进一步点燃了市场热情。
二、业绩说明会的 “沉默真相”:基本面的四大隐忧
与二级市场的狂热形成反差的是,寒武纪管理层在业绩说明会上对核心问题的回避,暴露了公司基本面的深层短板。投资者提出的 80 余个问题中仅 20 个得到回应,而关于产品、市场、生态的关键追问均未获得实质性答案。
1. 产品迭代:近四年 “空窗期” vs 对手清晰路标
寒武纪当前主力云端训练芯片仍是 2022 年发布的思元 370 系列,近四年未推出迭代新品;而其直接竞争对手华为,在同日召开的全联接大会上公布了昇腾芯片 2026-2028 年的清晰路线图,明确了 Ascend 950/970 系列的技术规格与季度上市时间。

作者:天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