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的两个筹码

日期:2025-10-29 15:26:30 / 人气:5

"在中美贸易纠纷中,大豆与稀土是两个备受关注的产品,被认为是中国“一正一反”施压美方的重要筹码。
2024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为286亿美元,尽管从绝对金额看并不高,但账其实不是这样算的。
在中美关税博弈中,双方都想限制对手无法获得的产品,比如中国把稀土作为王牌,美国把先进半导体和波音飞机零部件作为筹码;同时竭力打压方便替代的进口产品,比如中国对美出口的纺织品、消费电子,美国对华出口的农产品等。
总而言之就是“想买的不让你买,想卖的不让你卖”。
那么中美产品对彼此市场的支配力究竟如何呢?
如下图2所示,圆点表示中国对美出口货物,左上象限表示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右上象限表示互相依存,左下象限表示双方都容易寻找替代市场,右下象限表示美方依赖中国进口。
根据美方智库分析,中国约有40%的产品在美国市场有很高的支配力,双方都容易找到替代品的约占50%,严重依赖美国的市场的大概只有10%。
再看图3,相较于中国对美出口货物,美国对华出口货物可替代性更高,右下角象限里的圆点偏少。
图3左侧象限中间位置有个很大的圆圈,尽管没有具体标明,但我们大胆猜测一下很可能就是大豆。
长期以来,农产品一直是美国对华出口的大户,考虑到利润率偏低,农产品对关税非常敏感,15%的关税就足以摧毁整个出口行业。
相关数据显示,自2025年1月以来,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下降了超过68亿美元,降幅达73%,损失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州感受最为严重——这些州大都是特朗普基本盘。
其中最惨的当属大豆。中国向来是美国大豆第一大客户,但在2025年4月将关税提高到 34% 后,进口量几乎降至零,且没有任何复苏的迹象。
CSIS估计,与过去四年的平均水平相比,到2025年10月,美国农民将损失价值57亿美元的对华大豆出口,如果销售在10月和11月的收获高峰期保持停滞,损失还将要大得多。
美国各州对华农产品出口下降比例,红色越深表示下降越严重。
浅蓝线为2020年至2024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均值,深蓝线和虚线为2025年。
2018年贸易战期间美国大豆就曾受到严重影响。尽管双方在 2018年12月达成和解,但该协议来得太晚,已无法弥补收获旺季损失的销售额。
根据美国贸易监测数据和CSIS计算,与2015~2017年相比,2018年美国大豆出口总额的缺口总额为92亿美元,与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推出的农业救助计划大致相当。
换言之,当时特朗普收来的关税很大一部分又拿去补贴受损的农民,不仅扰乱了市场规律,还事实上白忙活一场。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中部农业州农民的“政治影响力”十分惊人,在美国特有的选举人票制度下,一位中部农民的真实政治权利其实是远超一名湾区大厂程序员的。
因为加州怎么算都是民主党的地盘,特朗普并不在乎“得罪”他们,但像密西根、俄亥俄这些州,任何总统都不敢掉以轻心
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相对容易替代的,正如美国对华关税让东南亚吃到一波低端制造业转移红利一样,中国对美关税也让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农业国好好赚了一笔。
由于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生长与收获季节与美国大致相反,因此中国倾向于在上半年购买巴西大豆、下半年购买美国大豆,可随着美国市场不确定性增加,2025年中国买家提前从巴西购买了全年的农产品。
仅靠巴西无法完全弥补美国供应商的缺口,于是阿根廷又填补了进来。
过去两个月米莱政府宣布临时性取消26%的谷物出口税,导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下跌,其间阿根廷大豆等谷物爆发性出口达70亿美元,直接冲击到美国同行。
至此,巴西和阿根廷两家基本填补了美国大豆供应商退出后的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竟然还向阿根廷提供200亿美元贷款援助(以货币互换形式),遂遭到大豆产业州参议员的激烈批评。
跟大豆处境类似的还有牛肉,2025年3月,中方宣布数百家美国牛肉工厂的出口许可证到期,此后美国对华牛肉出口量下降了90%以上,损失则被同期激增的澳大利亚牛肉所取代。
在失去最大出口市场后,美国农业部门还面临着肥料、农业设备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打击——特朗普对化肥和机械征收了关税。
根据美国农业部和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目前美国大量中小型农场正在缩减规模、推迟设备采购,联邦政府可能会再次转向临时救济计划来缓冲农民的损失。
可救济计划只是权宜之计,是将一部分人的成本转嫁给全体纳税人,对阻止美国农业竞争力的下滑几乎没有作用。
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澳大利亚很早就想安排两国领导人峰会,可一直拖到现在,据说等的就是这份协议——两国技术官员经过五个月的谈判才最终确定。
阿尔巴尼斯表示,透过美澳矿产协议,澳大利亚将与美国共同重构供应链;特朗普则说:“从今天起大约一年后,我们的关键矿物和稀土就会多到你不知道怎么用。”
作为已经完全“去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支撑澳大利亚经济的核心之一即丰富的矿产,美媒称澳洲为“像圣诞树一样发光的元素周期表”。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澳大利亚矿业相关占GDP的13.7%,同时占澳大利亚总商品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
澳大利亚知名大学都有矿产和采矿工程专业,必和必拓、South32、力拓等矿产巨头是主要就业方向。
澳大利亚被美国视为摆脱中国稀土限制的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全球稀土探明储量的前五大国家依次是中国、巴西、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里面唯一的西方国家即澳大利亚。
不仅如此,澳大利亚还是中国境外唯一拥有重稀土生产能力的国家——澳洲企业莱纳斯稀土公司已成为西方阵营稀土供应的象征。
2025年5月,莱纳斯稀土公司在其马来西亚的工厂生产出氧化镝,这是最重要的重稀土元素之一。
该公司拥有西澳大利亚的一座大型矿山,但需运送至位于马来西亚关丹的加工厂进行分离和提炼。
关丹工厂十多年来屡遭环保争议与停产风波,即使保持稳定运行,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也很小,远不能满足美国在新能源、军工、芯片等行业的需求。
相关数据显示,制造1架F-35战机需要408公斤稀土,制造1艘伯克级驱逐舰需要约2358公斤,限缩对美稀土出口对美国军工生产造成的打击尤其大。
而澳大利亚的其他稀土项目多数还停留在勘探、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建设阶段,距离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相去甚远,业内普遍认为,西方重建稀土供应链可能需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事实上,出口管制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项“以技术换时间”的策略,在此期间中国必须做好其他领域的准备工作。
在美澳签署的矿产协议里,有这样十分关键的一条:设置价格下限。
简单来说,为防止未来某一个时刻,中国向全球市场注入大量稀土击垮莱纳斯等西方稀土企业,美国原则上承诺将以不低于某个价格长期采购澳洲稀土。
据悉,美国还计划把“价格支持措施”放到整个七国集团范围内进行讨论,也就是逼着G7一起高价买澳大利亚产的稀土,以此刺激其扩大产能。
说来令人感慨(《当中美都拥有底线思维》),世界地缘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正“合二为一”。
"

作者:天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