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I雪崩内幕:核心大将14亿被挖走,团队边缘化
日期:2025-07-24 16:16:08 / 人气:15

一、苹果AI的“掉队”与战略分歧
苹果曾是最有潜力领跑AI赛道的科技巨头——充沛的现金流、全球数十亿设备的封闭生态、早于ChatGPT的Siri,却在对标ChatGPT的竞争中逐渐掉队。
关键分歧:
• 开源争议:基础模型团队提议开源部分模型以加速优化,遭软件负责人Craig Federighi否决。表面理由是“市场已有足够开源模型”,实则担忧暴露性能短板(落后于阿里、谷歌)及iPhone运行AI的妥协风险。
• 技术路线矛盾:以John Giannandrea(苹果AI负责人)和庞若鸣(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为代表的科研导向团队,与Federighi为首的产品落地团队存在目标差异。前者追求“超级智能”突破,后者聚焦实用功能(如文本生成)。
二、人才流失:14亿高薪挖角与团队动荡
Meta以天价薪酬(庞若鸣四年总收入约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亿元)挖角苹果核心AI工程师,引发团队连锁反应:
• 核心人物出走:庞若鸣宣布加入Meta,其原团队成员(如Tom Gunter)相继跟进,MLX团队甚至萌生集体离职意向。
• 苹果挽留措施:高层紧急评估薪酬方案,试图通过加薪留住人才,但“金钱缺口”已削弱团队稳定性。
深层原因:
• 薪资竞争力不足:Meta年薪1000万美元起,苹果薪资仅为市场价一半。
• 理想主义受挫:基础模型团队成员多为AI理想主义者,追求“超级智能”,但苹果高层战略模糊(如Siri定位摇摆)、资源支持不足,导致士气低落。
三、产品落地困境:Siri延期与战略摇摆
苹果AI发展的另一大痛点是产品化迟缓:
• Siri升级跳票:原计划2024年发布的新版Siri推迟至2026年,团队演示demo获Giannandrea认可,却未获高层支持,甚至被撤销广告投放。
• 决策流程混乱:基础模型团队独立运作惯了,突然被排除在Siri延期决策外,且未获问题反馈,导致迷茫与不满。
• 高层洗牌冲击:Vision Pro负责人Mike Rockwell接管Siri开发,Giannandrea逐渐淡出权力中心,团队担心自研模型被第三方替代(如ChatGPT)。
四、苹果AI的未来:生态优势与战略风险
尽管面临人才流失与产品困境,苹果仍手握“翻盘筹码”:
• 生态壁垒:全球最完整、高粘性的软硬件生态(iPhone、Mac、iPad等),为AI应用提供天然场景。
• 资金与技术储备:千亿美元现金储备、自研芯片(如A/M系列)、系统优化能力,支撑长期研发。
• 品牌影响力:用户对苹果产品的信任与期待,仍是推广AI服务的优势。
潜在风险:
• 战略摇摆拖累进度:高层对AI发展方向缺乏共识(如Siri定位、模型选择),可能导致资源分散、错失时机。
• 人才持续流失:若薪酬与职业发展问题未解决,核心团队可能进一步瓦解,削弱技术竞争力。
五、行业启示:AI竞赛的关键要素
苹果案例揭示了科技巨头在AI竞赛中的胜负手:
1. 人才争夺:顶级AI工程师是稀缺资源,薪资、愿景、团队文化缺一不可。
2. 战略定力:明确的技术路线与产品规划,避免内部分歧消耗资源。
3. 生态协同:软硬件结合的能力决定AI落地的广度与深度。
苹果能否重拾AI领导地位,取决于其能否快速修复团队裂痕、明确战略方向,并利用生态优势加速产品创新。否则,它可能从“颠覆者”沦为“追赶者”。
作者:天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为什么商业化部门成了大厂贪腐的...07-29
- 匹克球:中产新宠背后的运动社交...07-29
- 养老院里的 “隐形伤害”:性骚扰...07-29
- 膳食纤维危机:中国人"拉屎自由"...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