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次举牌背后:险资狂买的逻辑与深意

日期:2025-07-24 16:17:54 / 人气:13


当上证指数在 7 月 23 日盘中突破 3600 点,银行、券商、保险股交易活跃之际,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的动作已然引起广泛关注。2025 年以来,保险公司触发举牌的投资事件已达 21 次,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中邮保险等多家险企纷纷出手,在 A 股与港股市场频繁 “扫货”。这股举牌热潮背后,是险资应对低利率环境的战略调整,更是长期资金在资本市场寻找价值锚点的必然选择。
一、举牌潮全景:从银行股到环保标的的多元布局
险资的举牌版图正不断扩大,覆盖领域从传统蓝筹延伸至新兴赛道。7 月 22 日,中邮保险公告买入绿色动力环保 H 股 72.6 万股,持股比例达 5.0722%,完成对这家环保企业的举牌;此前一周,信泰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华菱钢铁至 5% 持股比例,利安人寿则将江南水务持股比例提升至 5.03%。泰康人寿更是以 H 股基石投资者身份参与峰岹科技 IPO,因持股占比达 8.69% 触发举牌,押注电机驱动芯片赛道。
头部险企的布局更为引人注目。中国人寿在华电新能 IPO 中通过战略配售增持 3.01 亿股,上市后持股比例升至 2.68%,而华电新能上市首月累计涨幅已达 40.55%,为险资带来可观浮盈。平安人寿则延续了对港股银行股的偏爱,其持有的工商银行 H 股流通股比例已接近一半,成为外资眼中的 “定海神针”。据中国人寿集团披露,截至 6 月底,其公开市场权益投资净买入超 900 亿元,庞大的资金量为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从数据来看,此轮举牌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港股参与度提升,中邮保险、泰康人寿等多家险企在 H 股市场完成举牌;二是 IPO 参与活跃,险资通过战略配售、基石投资等方式提前布局优质企业;三是中小型险企积极跟进,信泰人寿、利安人寿等非头部机构举牌次数占比超过三成,打破了以往头部险企主导的格局。这种多元化的举牌态势,折射出险资在资产配置上的集体转向。
二、低利率驱动:险资的 “生存突围战”
险资举牌步伐加快的核心动因,是应对持续低利率环境的现实压力。自 2023 年长城人寿开启此轮举牌潮以来,保险公司面临的利差损风险日益凸显。瑞士再保险数据显示,中国寿险负债平均久期超过 12 年,而资产平均久期仅约 6 年,近 6 年的久期错配使得保险公司在利率下行周期中承受巨大压力。华泰证券分析指出,2024 年以来险资举牌股平均股息率达 4.6%,为历次举牌潮最高水平,高股息成为险资抵御利率风险的 “压舱石”。
会计准则调整进一步强化了举牌动力。新金融工具准则下,大量权益资产被划入 FVTPL 类别,其公允价值波动直接影响净利润,而举牌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可采用权益法计量,账面价值更为稳定。同时,FVOCI 类资产的分红能进入利润表,既避免报表波动又保障收益贡献。中央财经大学陈辉教授指出,险资偏好银行、公用事业及医药生物等行业,正是看重这些领域 “分红稳定、波动较小” 的双重优势,在熨平报表的同时获取持续现金流。
监管政策的引导也起到关键作用。7 月 11 日财政部印发的考核通知,首度引入五年周期指标,将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调整为 “当年 + 三年 + 五年” 的权重组合。这种长周期考核机制,与保险资金 “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的理念高度契合,鼓励险资更积极地提升权益类资产占比。截至 6 月底,中邮保险、信泰人寿的权益类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分别达 17.08%、19.07%,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三、战略协同:从财务投资到产业布局
险资举牌已超越单纯的财务投资范畴,逐渐向战略协同方向延伸。在健康养老产业链上,险企通过股权投资构建生态闭环;在绿色能源领域,举牌动作则与 “双碳” 目标形成呼应。中邮保险举牌绿色动力环保,既看重其稳定的垃圾处理费收入带来的高股息,也着眼于环保产业与保险资金的长期价值共振;中国人寿参与华电新能战略配售,布局新能源发电赛道,与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一脉相承。
IPO 市场成为险资布局新兴产业的重要窗口。泰康人寿投资峰岹科技,看中其电机驱动芯片在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泰康在大健康产业链的布局形成技术协同;华电新能的股东名单中,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的身影闪现,显示出险资对新能源发电资产的长期看好。这种 “产业 + 资本” 的投资模式,使险资从单纯的资金提供者,转变为产业发展的深度参与者。
对于银行股的持续加仓,则体现了险资对金融生态的战略重视。平安人寿持有工商银行 H 股近半流通股,不仅获得稳定股息,更在金融市场波动时发挥 “定海神针” 作用。银行股的高流动性与低波动性,使其成为险资应对突发流动性需求的 “蓄水池”,这种 “进可攻、退可守” 的特性,在市场震荡期尤为珍贵。
四、市场影响:长期资金重塑估值体系
险资的大规模入市正在重塑资本市场估值逻辑。与散户资金追求短期收益不同,保险资金作为 “耐心资本”,更注重企业的长期 ROE 与分红能力,这种投资偏好推动市场从 “炒概念” 向 “重价值” 回归。数据显示,险资举牌股的市盈率普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市净率多在 1 倍左右,凸显出价值投资导向。华菱钢铁、江南水务等举牌标的,均以低估值、高分红特征受到险资青睐。
举牌行为对上市公司治理也产生积极影响。险资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在股东大会上拥有更大话语权,能够推动企业改善分红政策、提升治理水平。历史数据显示,被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后续分红率平均提升 2-3 个百分点,形成 “投资 - 分红 - 再投资” 的良性循环。这种股东积极主义的实践,有助于提升 A 股市场的整体治理水平。
在市场情绪层面,险资的持续净买入为投资者注入信心。中国人寿上半年权益投资净买入超 900 亿元,相当于每天净买入约 5 亿元,这种 “逢低加仓” 的操作模式,在市场震荡期起到稳定器作用。7 月 23 日银行、保险股的交易活跃,与险资举牌带来的示范效应密切相关,显示出机构资金对金融板块估值修复的共识。
结语:险资入市开启价值投资新篇章
21 次举牌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是保险资金深度参与资本市场的鲜明信号。在低利率环境下,险资通过举牌高股息标的缓解利差损压力;在监管引导下,长期资金属性得到充分发挥;在产业变革中,战略投资构建起协同生态。这种多维驱动下的举牌热潮,正在重塑 A 股市场的资金结构与估值体系。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险资举牌股的高股息、低波动特征,提供了可参考的价值投资标的;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险资的长期持有与股东积极主义,有助于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与分红稳定性。随着保险资金规模的持续增长与投资范围的不断拓展,其在资本市场中的 “定海神针” 作用将更加凸显,为 A 股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这场跨越牛熊的布局中,险资正以耐心资本的定力,书写着价值投资的新篇章。当举牌公告频频出现,当长期资金持续入市,资本市场的生态正在悄然改变 —— 短期波动的喧嚣逐渐让位于长期价值的沉淀,这或许正是险资狂买背后最深远的意义。

作者:天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