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萌系顶流的出圈之路

日期:2025-11-14 16:23:30 / 人气:11



要评选2025年秋天广州最火热的流量明星,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莫属。这对由曾设计“冰墩墩”的广州美术学院团队打造的软萌形象,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头顶三朵水花象征粤、港、澳三地同心同源,不仅成为全运会的亮眼符号,更凭借网友的创意二创和灵动演绎,一跃成为全民追捧的“萌系顶流”,让广东人直呼“骄傲坏了”。

一、从“视觉错位”到“全民玩梗”:顶流的诞生之路

“喜洋洋”和“乐融融”的走红始于一张视觉错位照片,网友亲切冠以“大湾鸡”的昵称。吉祥物本身的软萌海豚形象与网友的想象演绎碰撞,短时间内发酵成全民同乐的热点。如今,广州街头随处可见印有吉祥物图案的书包、文创单品,六运小区、花城广场、天河公园等地的吉祥物雕像前,合影人潮络绎不绝,11月的广州俨然进入“全运会节奏”与“吉祥物痛城”模式。

网友对这对顶流的“最高敬意”,莫过于海量的二创表情包。设计师打造的霹雳舞、击剑、举重等运动形态,被赋予“忙到飞起”“吉你萝柚”“我顶唔住啦”等接地气的解读;路边漏气的“喜洋洋”神似“身体被掏空”的打工人,草丛中“静鸡鸡望住你”的体操造型更是戳中笑点。粤语文化的幽默buff加持,让吉祥物表情包适配各种工作生活场景,网友调侃“没有一个‘大湾鸡’表情包解决不了的社交场景——如果有,就再发一个”。

二、开幕式“放飞自我”:“内胆”赋予灵魂活力

若说赛前的走红是“萌值出圈”,11月9日全运会开幕式则让“喜洋洋”“乐融融”彻底“上头”。入场环节中,两小只走起路来一颠一颠,时而蹦跳至观众面前,时而小碎步“头身分离”,各种俏皮动作引发现场欢呼。而赋予它们生命力的,是来自佛山黄飞鸿文武学校、河南登封少林鹅坡武术学校的13-16岁“内胆”少年们。

由于没有固定动作脚本,少年们彻底放飞自我:卖力甩头摇晃、转圈跳、互相追跑,隔着头套比心,在正式场合“悄咪咪调皮捣蛋”。这种自由随性的演绎,让原本呆板的皮套成为充满个性的“活物”,网友甚至能通过动作幅度分辨“今日内胆”。赛场上,吉祥物更化身“显眼包”,在场边倒立、翻跟头、表演breaking,志愿者“比运动员还累”的投入,让它们从“背景板”升级为“气氛担当”。

三、官方“与民同乐”:文化松弛感背后的自信

面对全民狂欢,官方的包容态度成为出圈的重要推手。吉祥物设计师刘平云表示,对网友的新昵称、二创内容“乐见其成”,因为这实现了“设计与民同乐”的目标,让更多人关注参与全运会。这种“接得住梗、开得起玩笑”的大气,本质是文化松弛与自信的体现——自上而下的包容与自下而上的创意形成共振,让全运会成为赛场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四、吉祥物的“前世今生”:从赛事符号到地方IP的思考

吉祥物作为品牌文化产物,自1966年英国世界杯“威利”狮子开启赛事吉祥物先河后,逐渐成为大型活动标配。中国赛事吉祥物中,大熊猫是“常客”:1990年北京亚运会“盼盼”、2008年奥运“福娃晶晶”、2022年冬奥“冰墩墩”、2021年全运“熊熊”均以熊猫为原型;广东则有1987年六运会“阳阳”(灵感源自“羊城”)的经典记忆。

不过,吉祥物往往面临“赛事结束即过气”的困境。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虽因耍宝逆袭走红,但赛后曾被曝出“垃圾堆遗弃”的尴尬。对此,专家建议延长吉祥物生命周期:可借鉴日本“熊本熊”模式,将其转化为地方形象大使或特设“公务员职位”。针对“喜洋洋”“乐融融”,网友呼吁保留开幕式巨型鳌鱼,春节花市开展花车巡游;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则提出,可将其与景点融合开发IP衍生品,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知名度提升,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结语

“喜洋洋”“乐融融”的出圈,不仅是萌系形象的胜利,更是文化互动与情感共鸣的成果。当吉祥物从“赛事符号”变为“全民伙伴”,当官方与民间形成创意合力,它们便不再是短暂的“流量过客”。若能抓住热度将其转化为大湾区长期IP,这对软萌海豚或将成为人们了解、走进大湾区的“美好契机”,让“顶流热度”沉淀为持久的文化印记。

作者:天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