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铁路:“中国学” 在非洲最好的现实注脚

日期:2025-10-19 14:24:02 / 人气:1


10 月 13 日至 15 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召开,主题聚焦 “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在 “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分析和经验启示” 分论坛上,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非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穆内内・姆瓦尼基(下称 “丹尼斯”)的发言引发关注 —— 他直指西方现代化曾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而中国正以平等合作推动第三世界可持续发展;会后对话中,他更以蒙内铁路、内罗毕快速路为核心案例,阐述这些基建项目如何成为 “中国学” 在非洲落地的生动实践,印证中国发展经验的现实价值。
一、中非合作 25 年:从经贸到文化的深度融合
“2000 年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非关系制度化发展的里程碑。” 丹尼斯在对话中强调,25 年来,超过一万家中国大中小型企业扎根非洲,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的关键力量,其影响体现在三个核心维度:
经贸双向赋能:中国商品丰富非洲消费市场,同时中国企业积极将非洲产品引入中国,这种双向流动不仅拓宽了消费选择,更实实在在提升了非洲的供应链水平。以肯尼亚为例,本土农产品、手工艺品通过中企渠道进入中国,打破了过去对西方单一市场的依赖。
技术共享与民生改善:中国企业将最新技术同步引入非洲,让非洲消费者能体验到与中国市场同质的创新产品 —— 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设备,技术转移不仅提升了当地生活品质,也让在非中国人能享受到 “家乡级” 服务,间接促进了民间往来。
文化交融的千年延续:“我的故乡肯尼亚拉穆地区,历史上就有中国先民定居通婚,他们的后代兼具中肯文化背景。” 丹尼斯以这一案例说明,中非文化交流并非新生事物,而如今中国企业成为新的 “文化桥梁”:非洲员工学中文、懂中国文化,中国从业者融入当地生活,这种双向尊重让文明互鉴有了落地根基。
二、肯尼亚基建:“中国学” 的实践载体
在丹尼斯眼中,蒙内标准轨铁路(SGR)和内罗毕快速路,是中国发展理念(即 “中国学” 核心)在非洲最直观的体现 —— 它们不只是 “修路建桥”,更是以基础设施为支点,撬动当地经济结构优化与民生改善,这与中国 “以基建促发展” 的自身经验高度契合。
蒙内铁路:重塑肯尼亚的 “流动效率”作为东非交通网的核心项目,蒙内铁路连接肯尼亚多地区,未来计划延伸至东非多国。丹尼斯直言,这条铁路带来的改变是 “颠覆性” 的:
安全与准时性:过去从蒙巴萨港运货,商家常担心货物损耗或延误,如今通过 SGR,“货物能准时、安全送达”;
成本与时间压缩:内罗毕到蒙巴萨的行程,从过去近 10 小时车程缩短至 5 小时,运输成本显著降低,直接带动了沿线商业、农业的发展 —— 农产品能更快运往港口出口,工业原料的运输效率也大幅提升。
内罗毕快速路:重构城市的 “时间观念”“过去从市区去机场要 2 个多小时,堵车常让人错过航班;现在走快速路,15 分钟就能到。” 丹尼斯的描述,道出了基建对民生的直接影响。这条快速路不仅解决了通勤难题,更间接优化了内罗毕的商业环境 —— 物流效率提升、商务出行更便捷,甚至带动了机场周边区域的产业集聚。
除了交通项目,丹尼斯还提到,在中国企业参与下,肯尼亚建设了多个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这些项目提升了我们的工业制造能力,让非洲不再只卖原材料,而是能进行深加工,这正是中国‘产业链升级’经验的分享”。
三、中国学的核心价值:不输出模式,只分享经验
当被问及 “中国学” 对非洲的意义时,丹尼斯强调,中国学最珍贵的价值,在于 “不将自身模式强加于人,而是分享发展中的‘实事求是’”—— 这与西方现代化进程中 “殖民掠夺”“话语压制” 形成鲜明对比。
纠正历史不公的发展路径“西方现代化曾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而中国正推动第三世界可持续发展。” 丹尼斯指出,中国学的底层逻辑是 “平等”:中国不搞 “资源掠夺”,而是通过合作帮助非洲打破西方长期话语压制 —— 比如支持非洲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一个有近 14 亿人口的大陆,理应在最高决策平台有话语权”。
对非洲的启示:绿色与规划的重要性“中国将生态文明摆在突出位置,这启发非洲在发展中兼顾环保。” 丹尼斯提到,中国 “十四五” 规划曾帮助全球经济从疫情中复苏,这种中长期规划思维,也为非洲提供了参考 —— 非洲在推进基建时,不再盲目追求速度,而是学习中国 “可持续发展” 理念,探索经济与环境共赢的路径。
“中国学不是理论空谈,蒙内铁路、内罗毕快速路就是最好的现实注脚。” 丹尼斯总结道,中国分享的不仅是技术或资金,更是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逻辑 —— 这些基建项目改善的不只是交通,更是非洲人的生活品质与发展信心,而这正是 “中国学” 在非洲落地的核心意义。

作者:天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天富娱乐 版权所有